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林业局

对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15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2-08-1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汪沛川委员:
您提出的《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咖啡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咖啡属茜草科(Rubidceae)中的一种灌木,四季常绿,枝叶繁茂,属热带经济作物,原产热带非洲。在我市最早种植于红格热作场,据了解种植后不到两年,由于发展椪柑而铲除,仅有零星保留,故2003年前我市引种试验种植的咖啡,均属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仅仅作为一种绿化树木在试种,加之后续研究、推广持续的时间不长,力度不大,咖啡在我市的推广种植没有得到长足发展。直到2003年,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才开始在拉鲊成片种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咖啡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较多关注,《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里提出“建设优质咖啡、辣木基地”;201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11]4号)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成3万亩咖啡基地。2012年3月,市委书记刘成鸣在调研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时,也提出要推广“咖啡+辣木+檀木”等多种种植模式,要借鉴半坡咖啡种植模式,通过给予林权、土地等方面支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同时通过项目打捆来整合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参与生态环保建设,尽快将视野区荒山、荒坡打造成绿洲和花海的要求。为此,市林业局组织相关人员就我市咖啡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情况是:
(一)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是我市最早种植咖啡的单位,于2003年开始在拉鲊试种,共种植咖啡4000余株,种植面积30亩左右,已经挂果的在20亩左右,大部分采取“咖啡+印楝+三角梅”混交种植模式。总投资100万元,亩投入3万余元。
(二)攀枝花市秦氏咖啡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6年开始在我市东区双龙滩进行试种,建基地,2008年基地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规划发展咖啡10万亩,计划每年推进1-2万亩,用5-6年时间完成规划面积。主要发展形式是“以基地示范,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农户种植,公司按2.6元/公斤回收鲜果。基地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亩投入1万余元。
据初步了解,2011年该公司与农户和专合组织签订种植协议面积53000亩,计划2年完成。2011年已定植苗木290万株,完成10000亩左右,分别在盐边县鱼乡2100亩,仁和区同德镇1300亩,米易白坡水路村2000亩、姑表村1200亩、草场乡1600亩、黄草乡400亩。
(三)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在东区高峰村建小粒种咖啡基地1200亩,该项目总投资近2000万元,培育、定植优质小粒种咖啡12万多株,印度黄檀、紫檀、檀香、降香黄檀、沉香、铁力木共3万多株,辣木7万多株。采取“咖啡+黄檀+辣木”的混交种植模式。该公司拟在2030年前使种植规模达10万亩,建成一个以咖啡为主的集经济林木、热带特色水果、园艺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高新技术示范、产品采后处理及加工、品质检测、科普教育、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把攀枝花市打造成为“中国咖啡谷”的目标。
(四)攀枝花市二滩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在盐边县桐子林镇纳尔河村定植咖啡23万株,面积2300余亩,“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咖啡+芒果”的混交种植模式。基地总投资800万元,亩投资3000余元。规划发展3万亩,5年内完成。
(五)米易县绿银农林开发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在攀莲镇水塘村开始试种咖啡,定植咖啡7万株,面积680余亩。采取“咖啡+辣木+黄檀”的混交种植模式。基地总投资700万元,亩投资1万余元。规划发展1万亩。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市所产的咖啡质量较好,受到消费者好评。到2011年底已达20000亩以上,其中挂果面积5000亩以上,亩产干豆达200-300公斤,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咖啡种植前期投入大,单靠企业或者农户投入明显不足,还需要银行信贷支持,形成多元化投入;二是我市中高山地区由于霜冻等原因,还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只能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区种植则较为适宜;三是各企业发展不平衡,注册品牌多,技术支撑不足,田间管理粗放,深加工发展滞后。
、我市发展咖啡产业采取的举措
(一)积极推动信贷支持,做好银企对接。2012年,为了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我们积极相关银行推荐我市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并提供了相关项目资料,积极争取银行对林业产业项目的贷款支持。同时根据省里安排,我们组织了相关企业参与省里和市里举办的银企对接活动,并按照相关银行要求,提供了我市林业产业发展项目,寻求金融部门对咖啡等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
对符合现行林业政策(如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按照政策给予支持。对于符合《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林权所有者可以按规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组织申请贷款。
(二)推动扶贫资金滚动使用试点,逐步解决全部种苗费用。项目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管理好,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是项目资金使用的关键。推行项目资金滚动发展、循环使用,秦氏咖啡有限公司垫支种苗,以鲜果换种苗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从今年开始我局拟将咖啡发展列为我市生态建设项目和林业科技增收行动进行试点安排,对符合造林验收质量标准的,将资金补助到公司,三年后由公司返还或者再次投入产业发展项目中。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适度、稳步发展。我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垂直差异及昼夜温差大,这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能获得品质较高的农作物产品,另一方面对灌溉条件、防霜防冻等要求较高,这对发展咖啡是相当大的考验,若遇极端干旱或霜冻灾害,很可能对咖啡种植带来沉重打击,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咖啡产业发展。为了确保种植户及企业利益,建议在充分了解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稳步、适度发展的原则,逐步推进。最好是在海拔1500米以下且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先行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咖啡产业发展氛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农对咖啡的了解和认识。积极扶持公司、专合组织发展,规范专合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公司和专合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道路,让咖啡产业真正成为我市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之一。通过互联网络建立我市咖啡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我市咖啡产业种苗、生产供求信息,提高产品知名度。鼓励建立民间咖啡专业协会或行业协会、专合组织,加强信息交流,搞好技术服务及技术合作,强化行业自律,促使咖啡生产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建议以农林科学院、科技局等部门牵头,企业参与,林业等部门配合,成立技术合作组织,搞好服务,制定咖啡育苗、种植、采集、加工等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广大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我市咖啡生产的品质,确保优质咖啡的质量。
四是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带动+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要加强基地的建设,突出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并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专合组织和农户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利益共享、企业发展、农户增收。
五是积极探索“咖啡+经济林木”等种植模式。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和不同的海拔地带,选择当地适宜的经济林木予以搭配,生产出优质的咖啡豆,增加种植农户的收入,并不断地研究、总结、完善种植模式。
六是企业要注重市场开拓。尽管全世界对咖啡的需求量很大,但生产咖啡的国家也很多,品牌众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要加强原料生产、产品加工的管理,提高咖啡的品质和数量,另一方面要开拓市场、创造品牌,从而占领市场,做大做强咖啡产业。
七是建立咖啡产业部门联动机制。林业、农牧、扶贫、民宗、水务、交通等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在项目安排上尽量与咖啡产业发展相结合,配套必要的资金,增加咖啡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及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优质种苗补助和苗圃建设、优良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
 
 
联系人:李吉富
联系电话:334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