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林业局

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7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12-2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潘元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搞好城市视野区荒山的绿化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对您对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您提出的《关于一步搞好城市视野区荒山的绿化的建议》肯定了我市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视野区荒山绿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林业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全面回顾视野区荒山绿化历程,经综合分析,明确了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攀枝花市荒山造林绿化发展历程

  1964-1979年期间,攀枝花市所辖区域内的造林绿化以飞播造林和森工采伐迹地更新为主。飞播造林累计播种有效面积79707hm2,播区主要在干热河谷区荒山,树种主要是云南松,以国土绿化为主要目的。飞播造林保存率很低,仅有7.2%。森工采伐迹地更新由各采伐单位就近采种点播或育苗定植。培育林种全是用材林,造林树种仍以云南松为主。这一时期开始,造林成为林业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造林队伍相对专业化,造林开始进入有组织、有规划的阶段。

  1980-1990年期间,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攀枝花市的植树造林开始成为一项政府主导,民众广泛参与的经常性工作。主要的造林活动有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合同造林,森工企业自行组织的迹地更新,以及政府补助造林和义务植树造林。1981—1990年期间,攀枝花市共实施各类造林26500hm2,林业科学技术开始系统地应用于造林,开展了一系列干热河谷造林研究和试验,并成功推广山毛豆造林数万亩。

  1990年以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成为攀枝花市造林绿化工作的核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飞播造林是1990—1998年期间营造林的主线。营造林投入以林业部基建资金投入为主,省、市、县林业部门按相应比例配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造林遍及攀枝花三区两县,累计实施长防工程人工造林31066.67 hm2,封山育林13333.33 hm2,森林抚育1333.33 hm2,飞播造林86400 hm2。造林地块主要集中在干热河谷区荒山,营造林种多为生态林,造林树种主要是云南松、台湾相思、车桑子、新银河欢、牛肋巴(钝叶黄檀)、秧青(思茅黄檀)、山毛豆等。

  1990年,攀枝花市启动了市区视野区荒山绿化工程,将市区范围内格里坪至金江、渡口桥至仁和的6700hm2宜林荒山划给攀枝花市区内256个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各单位绿化责任区,要求限期绿化。但由于整个社会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这种以“单位”为主的非专业化的方式收效甚微。不过,在鼓励荒山承包政策和长防工程的促进下,市区周围兴建了大量果园,且林业部门在长防工程中营造云南松、台湾相思、车桑子、新银河欢、山毛豆等取得成功,为市区视野区绿化打下了基础。1997年,攀枝花市把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列入全市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对攀枝花市区视野区荒山重新进行了科学、详尽的总体规划设计。规划范围包括由南向北的仁和至渡口桥的大河段,由西向东的格里坪至金江段,由北向南的二滩至雅江桥段江河两岸视野范围的第一层主山脊以下的林业用地,总面积12053.3hm2。

  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启动, 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生态建设成为全部林业工作的中心任务,营造林投入由林业部门投入为主转变为以国家财政专其资金和国债资金投入为主。攀枝花市作为首批天保工程区,在资金上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市区视野区绿化完全按照工程化管理模式向前推进。同时,为加快荒山绿化,攀枝花市于1998年开始每年投入财政资金数百万元实施市区视野区生态建设工程,以此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示范工程。至此,攀枝花市的营造林形成了以市区视野区生态建设工程为龙头,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两大工程重点,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

  2001年,为加快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的建设进程,攀枝花市将规划范围内的马兰山、三堆子、枣子坪、电厂等片区的1600 hm2作为重点区域,在三年内完成植树造林,实现“三年栽上树、五年绿起来”。

  根据工程实施区域的土壤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多年干热河谷造林取得的经验,攀枝花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按照“先绿化,后改造,先覆盖,再提高”的技术路线以及 “以灌木覆盖为主,合理配置乔木”树种配置模式,采取“提前整地、良种壮苗、保土增肥、及早定植、强化管护”造林施工策略,改全面密植为宽带混交,变全面植苗造林为植苗造林与直播造林相结合的造林方式,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采用山毛豆、密油枝、三叶豆、小桐子、剑麻、印楝、台湾相思、新银合欢、木豆等适生性较强的树种,成功造林愈2600hm2。到2005年实现了市区视野区重点区域基本绿化的目标。

  1998—2007年间,攀枝花市共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33222.7hm2,封山育林145312.5 hm2,飞播造林42279.6 hm2,森林抚育17634.0 hm2。实施退耕还林18333.33 hm2,与此同时,在退耕还林工程的促动下,攀枝花市果园建设规模飞速发展,水果种植面积达19006.67 h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97%。

  历时30余年,攀枝花市依靠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支持,精心组织实施市区视野区绿化工程,通过植苗、播种、封山育林、改造残次林、更新伐木及火烧林迹地、抚育中幼林等手段;实现了城市森林面积的稳步增长,在造林绿化难度大的干热河谷初步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森林体系。

  但是,由于干热河谷特殊的气候条件,水热严重失调,且视野区荒山土层瘠薄,加上后期管护经费短缺,管护抚育措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尽管在视野区重点区域栽植的树木成活率高达90%,在造林三年后林木生长就趋于停滞,林相与灌木林相似。由于同样的原因,市区视野区面临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成果巩固困难。所以,目前我市近郊区域的生态景观效果不理想,生态功能弱;人性化基础设施如道路等根本没形成,市民的可参与性小;市区视野区作为城市的“绿肺”作用及综合服务价值发挥不充分。

  二、视野区荒山绿化中取得的经验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搞好视野区绿化的根本保证

  199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将市区视野区绿化作为全市“五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提出了“三年栽上树,五年绿起来”的奋斗目标,并匹配了专项经费,保证了我市干热河谷地段绿化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为推进全市绿化造林工作,市委、市政府倡导了“6.29”植树日活动,每年均有数万群众在当天参与义务植树,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充分发挥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是加快视野区绿化的重要途径

  我市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三大国家重点工程,市委、市政府也同时启动了“市区视野区生态治理工程”。多年来,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骨干带动作用,改变过去“粗放”建设模式,使荒山绿化走向了正规化、工程化的道路,促进了全市林业前所未有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3、机制创新是视野区荒山绿化事业的动力之源

  以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契机,以减轻林业税费负担为重点,以林权改革为切入点,落实林地、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积极的林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机制和体制的改革,激励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林业建设主体的多元化,推进林业的开发式、开放式建设,视野区建起了一大批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同时,通过加大森工国企改革、改制,盘活现有资产,确保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到位,使“砍树人”向“种树人”顺利转变,长江局攀枝花分局、普威林业局、攀枝花市国营林场总场等成为常驻视野区的专业务林队伍,实现了荒山绿化专业化。

  4、社会化是增强荒山绿化事业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

  一是加强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确保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二是通过紧密围绕林业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发挥舆论宣传先导作用,扩大了林业在社会上的影响;三是积极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参与林业建设,做到在变革中求生存,求发展。各工程实施单位在承包造林和管护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利益调整和责任制形式,如股份制、租赁、转让、拍卖,私营等,引入社会各大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5、科技进步是提高造林质量的关键所在

  林业科技工作打破传统广种薄收的方式,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了工程适用技术的试验筛选,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另一方面加大对成熟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对农村及工程实施单位的技术培训,加快了林业工程建设进程,加强了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提高了林业建设质量。

  三、视野区绿化工作思路

  (一)基本思路

  经全面分析我市荒山绿化各方面的情况,以及相关方面政策动向,我们已制定了视野区绿化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城乡绿化一体化为统揽,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策略,启动环城生态景观林建设项目。

  在技术层面上,运用生态城市、城市森林、景观生态学原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特殊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建设小水窖等水利设施,从根本上解决旱季缺水的问题,在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的前提下,通过扩大植被覆盖、增加特色景观植物,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增设基础设施,增强景观林区内市民的参与性与游览性,提升城市功能,发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综合价值,促进攀枝花市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力推动攀枝花生态市以及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二)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从2010年~2013年,完成机场路、密地至金江、马兰山、炳草岗大桥南岸两线三点共2.98万亩的景观林营建,并实施城市中心区共0.73万亩景观林(含马兰山、枣子坪至弄弄沟、炳草岗大桥南岸)地内以道路为主的人性化基础设施建设。

  远期目标:从2014年到2018年,全面完成环城共16.91万亩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治理,并完成其中环建城区4.21万亩景观林建设,在攀枝花周围形成环城生态景观林圈,达到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明显、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的目标。

  四、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我市视野区荒山绿化工作从未停歇。从2007年开始,市林业局抽调骨干技术力量开展视野区绿化工作的专题研究,提出建设环城生态景观林的构想,进行了初步规划,制作了项目建议书,并取得了市委、市政府认可,在《中共攀枝花市委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攀委发[2007]18号)中,明确提出环城生态景观林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步启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着手环城生态景观林总体规划,并在资金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安排植被恢复费100多万元,先后在马鹿箐和攀枝花机场开展环城景观林建设试点工作。

  五、下步工作措施

  1、拟成立攀枝花市环城生态景观林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长、分管副市长、市绿委会成员单位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负责工程日常工作。

  2、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均实施招投标管理,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同时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各种纪念林创建活动,比如“市树林”“领导关怀林”“青年纪念林”“婚姻纪念林”等,提高全民参与性。

  3、工程资金的使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实行报账制管理。

  4、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绿化成果。

  5、由市规划局会同市林业局、市城管局对环城生态景观林范围内的绿地实行绿线管理,确保绿化成果。

  6、将环城生态景观林工程纳入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多渠道筹资,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制定优惠政策,深化林业体制改革,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等,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

  7、明确造林权属问题。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个人。建立激励机制,落实长期管护责任,使造林(管护)单位能够安心履责并享有林地开发带来的效益。

  8、加强以保水保墒、节水措施、等高生物绿篱等为主的科技攻关。

  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攀枝花市林业局

  联系电话:3337532

审核: .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