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设历程
来源:苏铁自然保护区 发布时间:2010-01-29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设历程
1983年
1、3月14日 渡口市(现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以渡府发[1983]24号文件批准建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为市级自然保护区,由市林业部门管理,仁和区政府具体管理。
1985年
1、4月16日 渡口市人民政府颁发《关于保护珍稀濒危的攀枝花苏铁资源的布告》
1995年
1、11月27日 市编委以攀编发[1995]36号文批准成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全额拨款的副县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5人,领导职数为一正二副,内设二科一室。从西区林业局接手统一管理苏铁自然保护区。
1996年
1、11月29日 国务院以国函[1996]113号文件批准建立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7年
1、2月16日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召开第68次常务会,就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升级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决定撤消西区管理的苏铁保护区管理处,由市林业局管理。
2、3月14日 由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攀枝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制的《四川省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设计》在成都通过四川省林业厅评审,并上报林业部审批。
3、11月10日 保护区管理处从市林业局搬到西区老政府一楼办公。
1998年
1、2月27日 市林业局党委决定,孙文林同志任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
2、11月19日 市编委以攀编发[1998]68号文批准增加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名。
3、12月16日 市林业局决定唐平同志任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主持行政工作:免去孙文林同志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职务。
1999年
1、7月30曰 市林业局决定,张洪祥同志任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2、8月18曰 市林业局决定,免去唐平同志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职务,同时调离保护区管理处。
2000年
1、1月4日,市编委以攀编发[2000]3号文件批准区管理处增设护林防火办公室,属内设机构,增加事业编制1人。
2、1月24日,保护区管理处购买的西区旅社楼改造完毕,同时新建了三套家属平房。管理处由西区老政府搬至自己的办公楼办公,部分职工也喜迁新居。
3、3月 保护区管理处委托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四川省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并通过省林业厅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
4、4月25日 市编委以攀编发[2000]16号文件批准成立苏铁林区派出所,隶属攀枝花市公安局林业公安处,核定了事业编制5人(其中4名编制在保护区管理处内调剂)。
5、10月 攀枝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以攀编发[2000]27号文件批准增加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名。
6、12月6日 国家林业局以林计发[2000]666号批复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原则有了规范性的文件指导。
2001年
1、6月6日 市林业局任命杨俊同志为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2、9月4日 国家林业局以林计发[2001]152号批准了《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2年
1、1月 攀枝花苏铁保护区管理处与西区政府签订了保护区共管协议,保护区的社区共管有了新的开端。
2、2-3月 保护区管理处委托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5月完成,上报四川省林业厅审批。
3、4月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西区环保局在西区河石坝建标志性雕塑“苏铁姑娘”。
4、5月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与仁和区政府签订了保护区共管协议。
5、7月5曰 四川省林业厅以川林函[2002]150号批复了《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有了规范性的文件指导。
6、11月 保护区管理处花2l万元购买民政巴关河村小河沟社村民杨方荣的民房做民政保护站。
7、11月猴子沟保护站的厨房、厕所、食堂正式破土动工。
2003年
1、3月25日攀枝花市林业局以攀林委[2003]12号任命刘军为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主持行政工作。
2、 6月12日,按基本建设的要求,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楼搬至攀枝花市炳草岗人民街36号鼎立大厦七楼办公。
3、 6月12日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猴子沟保护站、民站保护站、湾沟箐保护站正式成立,民政保护站在单位购买的站址处办公,猴子沟保护站和湾沟箐保护站在河门口原管理处办公楼处合署办公。
4、 11月,据市委、市政府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完成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了工作人员的聘用。
5、2003年11月,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苗圃经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
1、经过努力,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创建四川省首批环境教
育基地工作通过四川省环保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组的验收,于2004年1月12日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之一。
2、建设中的民政挡火墙项目经过公开投标议标产生建设单位,经过近三个月的建设,于2004年7月完成该项目。
2005年
1、1月,苗圃道路完工,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1月至6月,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作为攀枝花市林业系统第一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支部,通过市林业局保先办的验收,顺利完成保先教育活动,。
3、7月2 6日,攀枝花市林业局党委会以攀林委[2005]4 7号文免去孙文林同志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职务。 ·
4、7月2 7日,攀枝花市林业局党委会以攀林委[2005]4 5号文免去杨俊同志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职务,任命严光聪同志为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书记。
2006年—2007年
1、2007年4月23日,四川省林业厅以《关于同意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攀枝花苏铁保护技术科学研究的批复》(川林函(2007)190号)批复了攀枝花苏铁保护技术研究项目。
2、2 0 07年7月1 3日,攀枝花市委组织部以攀组干(2007)1 8 0号任命刘军同志为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3、2007年7月17日,国家林业局以《关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林计批字(2007)219号)批复了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二期建设项目。四川省林业厅以川林函(2007 ) 782号文进行了转发。
2008年
1、1月9日,攀枝花市林业局以《关于对攀枝花苏铁管理处一期工程项目湾沟箐保护站建设的验收报告》(攀林发[2008]1号)验收了湾沟箐保护站建设
2、11月28日,四川省林业厅以《关于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川林函[2008]868号)批复了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二期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2009年
1、1月9日 ,攀枝花市编制委员会以《关于核定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的通知》(攀编办[2009]14号)明确了保护区机构建设。
2、5月19日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二期工程部分建设项目代建单位的通知》(攀发改[2009]145号)确定了保护区二期建设的代建单位等事宜.
3、5月27日 ,攀枝花市林业局以《关于刘军免职的通知》(攀林委[2009]25号)免去刘军同志的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职务。
4、8月17日,攀枝花市林业局以《关于莫旭同志任职的通知》(攀林委[2009]45号任命莫旭为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2010年
1、
2、《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省级评审。
3、《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省级评审。
4、
5、
6、
7、
8、《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省级评审。
9、
10、2010年5月,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花卉观赏指数纳入全省野生花卉观赏指数监测和发布工作,由四川省林业厅授权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组织成立的野生花卉指数监测发布专家小组在“四川省生态旅游网”及《华西都市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定期发布。届时,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网站上同步发布。
11、
12、
13、
14、
15、2010年7月、9月、12月,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植物所联合开展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考察共3次,采集标本近2 000份,拍摄照片1 0000余幅。考察发现保护区有500余种高等植物,超过1995年调查所记录的物种,发现包括兰科植物、天南星科植物等重要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余种。
16、
17、
18、
2011年
1、召开海峡两岸攀枝花苏铁保育研讨会。2011年1月12—17日,海峡两岸攀枝花苏铁保育研讨会在攀枝花宾馆召开。会议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主办,攀枝花市林业局和攀枝花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园、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屏东大学、台湾大学实验林管理处和台湾林务局等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苏铁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区系地理、保育遗传学、病虫害防治等专题进行交流。会议提交两岸苏铁保育研究最新论文22篇,举办专题报告14个。
2、
3、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2011年2月,保护区管理局与市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签订《攀枝花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合同》,开始开展保护区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市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负责具体调查。至12月底,市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院完成保护区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外业、内业工作,完成调查报告、数据库、统计表和成果图,并上交林业局检查验收。
4、“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示范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于2011年4月由市科知局立项。项目实施期为
5、台湾台东苏铁保留区、深圳仙湖植物园、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海峡两岸攀枝花苏铁物候监测项目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主要是进行攀枝花苏铁花期温度监测,采集基础资料。
6、2011年4月,正式启动“攀枝花苏铁生殖发育研究”项目。该项目由保护区管理局和中科院植物所共同开展。保护区管理局采集攀枝花苏铁生殖生长各阶段材料,中科院植物进行具体测试。
7、《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通过评审。
8、接受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的管理成效工作评估。 2011年7月,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7部委联合对保护区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为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在保护、科研、基建、科普宣教、社区共管、单位管理上开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地察看、查阅保护区机构批复、人员编制、资金保障、科学研究开展情况、科普宣教等方面的资料,听取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永琼所做的工作汇报并在保护区实地查看,专家组按具体评分标准逐项评分。评分结果,保护区被评为“优”等级,在全省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排名第五。
9、攀枝花苏铁保护协会成立。
10、攀枝花苏铁迁地移栽。 2011年9月,攀枝花市林业局实施花城景观打造工程,要求保护区提供人工培育苏铁苗,开展攀枝花苏铁的迁地移栽工作。保护区管理局全力以赴,精心组织,提供合格的人工培育攀枝花苏铁苗木4 000余株。紫丁香园艺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将苏铁苗由科普区大门处苗圃移植到攀枝花机场大门外边坡,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从技术上给予指导,移栽工作按时完成。
11、完成野外生态环境信息监测一期项目。 经过技术论证、设备研制,保护区数字化工程野外生态环境监测一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荣贵指导下,2011年11月中旬,完成设备安装及调试。
12、参加第九届国际苏铁学术会议。 2011年12月1—7日,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莫旭、副局长杨永琼、高级工程师余志祥3人应第九届国际苏铁生物学学术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在广东深圳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苏铁生物学大会。管理局局长莫旭成为第九届国际苏铁学术委员会委员。会上,保护区管理局科研课题组向组委会提交学术论文《浅议低强度火烧对攀枝花苏铁的影响》,做《Fire contributes to the natural sucession of 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专题壁报,对该专项研究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介绍。
13、2011年,保护区管理局得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100万元,用于开展数字保护区、视频监测系统、科普宣教能力、人员培训多项工作。
14、公开出版发行攀枝花苏铁保护区首部植物图志《金沙江河谷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2011年12月,保护区管理局与中科院植物所联合出版发行《金沙江河谷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简称“《图志》”)。《图志》收载维管植物共计110科343属480种维管植物,植物配有中文(及必要的中文别名)和拉丁学名、特征描述、国内的自然地理分布、保护区内的分布和生境以及必要的彩色图片,并对濒危种和外来种做了标注。中国知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给该书作序,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2年
1、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及攀枝花苏铁保育研究项目获2012年度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12年年初,成立了以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杨永琼为项目主研人,高级工程师余志祥、管理局局长莫旭等9人为成员的项目组。项目组以《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及攀枝花苏铁保育研究》为研究点,进行了项目研究。该项目通过结题、科技查新、成果鉴定、成果登记、评审等程序,现已获得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继续开展人工干预实验。
3、启动攀枝花苏铁授粉研究项目。为研究攀枝花苏铁的濒危原因,全面了解攀枝花苏铁的授粉机制,为针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4月-6月,保护区管理局联合西南林业大学专门研究昆虫学的
4、完成保护区社会经济效益监测。通过入村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至2012年4月底,保护区管理局按时完成了由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组织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简称“野保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完成了2个村、20户农户及《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问卷》、《野保工程村级调查表》、《野保工程村调查问卷》等内容,已经省林业厅审核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5、积极组织,参加由四川省委农工委、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 “首届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评选活动,最后得到“首届四川十大最美花卉观赏地提名地”奖项。
6、2012年6月,全面介绍保护区的科普读物《生命世界》出版发行。2012年,由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保护协会牵头,组织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名誉理事长陈家瑞,中科院副研究员杨永,博士刘冰、叶建飞等,攀枝花市园林处马书云等从科普的角度撰写了攀枝花苏铁的大量文章,集合成册在《生命世界》6月出版,有12篇文章、近50页篇幅对攀枝花苏铁及保护区进行了详细介绍,得到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等部门的赞赏;
7、在中国自然标本馆建立了保护区子站(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default.aspx?siteid=panzhihua)。该站分十个版块,从科普的角度全面介绍保护区。
8、《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获得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2012年11月,国家林业局以《关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批复》(林护发【2012】242号)正式批复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规划的正式下达,标志着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拿到了开展生态旅游的“通行证”,为下一步争强保护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9、完成保护区科普大门处的部分地段绿化美化工作。为加大保护区矿山迹地植物恢复力度,绿化、美化保护区大门处的景观,市局下达保护区景区道路绿化资金30万元。2012年,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保护区科研人员完成科普区大门处的绿化施工方案,并按规定比选施工队伍,现已完成绿化美化工作并通过市林业局的检查验收。
2013年
1、2013年2月初,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野保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苏铁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理科组织猴子沟、民政乡、湾沟箐保护站工作人员入村调查,查阅相关资料。4月底,完成保护区及周边金家村、巴关河村共20户农户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问卷》《野保工程村级调查表》《野保工程村调查问卷》等材料经省林业厅审核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2、2013年4月,苏铁保护区管理局继续推进以攀枝花苏铁授粉机制和动植物协同进化为主要内容的研究项目,项目由苏铁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和西南林业大学昆虫学博士刘建宏、植物学博士董琼,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郁文斌等专家合作研究。旨在通过对攀枝花苏铁濒危原因的研究,全面了解其授粉机制,为有针对性保护攀枝花苏铁提供科学依据。至年底,依照实验方案采集了攀枝花苏铁大孢子叶总数、单粒种子重、座果率、种子数量、花粉粒数等数据,计划2014年完成全部研究项目。
3、2013年9月,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委托西华师范大学对苏铁自然保护区进行资源本底调查工作,查清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现状,以增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提升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2013年10月,苏铁保护区管理局、省林科院专家联合开展四川省内攀枝花苏铁野生资源分布状况调查。8—9月,进行前期文献查阅、调查工具准备、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等。10月,项目组一行9人完成四川省境内雷波县、宁南县、会理县、德昌县、米易县等11个点的野外调查工作。
5、2013年,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向市科知局成功申请科普示范建设项目1个,攀枝花电视台《钒钛之都 科技之光》栏目录制“走近攀枝花苏铁”科普宣教片1个,西华师范大学录制攀枝花本底调查宣教片1个,攀枝花电视台《现在开庭》栏目录制“伸向苏铁的黑手”警示片1个。保护区高级工程师杨永琼分别到攀枝花市第三小学校和混撒拉小学校进行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1次,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到攀枝花市中心广场进行“走近科学,生活更美好”专题宣教1次,苏铁管理局全体职工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科普宣教6次。采集植物标本200余份。全年,发信息6条,《濒危物种云南梧桐繁育研究》被国家林业局采用,《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强化社区共建共管保护攀枝花苏铁》被省林业厅采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灾林木获森林保险赔服务》被市委办、市政府办采用。
2014年
1、2014年1月,苏铁保护区联合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继续进行四川省境内雷波县、宁南县、会理县、德昌县、米易县等地野外攀枝花苏铁调查工作。是年3月,完成所有工作,形成《四川省攀枝花苏铁野生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调查报告。报告包括苏铁植物的起源及攀枝花苏铁的发现、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攀枝花苏铁资源保护管理现状、省内其他攀枝花苏铁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迁地保护开展现状、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等,从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攀枝花苏铁资源分析攀枝花苏铁保护管理对策与措施。
2、2014年2月初,苏铁保护区管理局按照国家林业局要求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野保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资源管理科组织民政、湾沟箐保护站工作人员7人,通过入村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野保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发放“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表”“野保工程自然保护区调查问卷”“野保工程村级调查表”“野保工程村调查问卷”等材料26份。4月底,完成保护区及周边金家村、巴关河村2个村20户农户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工作任务。调查表及问卷经省林业厅审核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3、2014年7月,苏铁保护区管理局进行科普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新建入区道路1.3千米,维护巡护步道
4、2014年10月28—31日,第六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暨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苏铁保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攀枝花市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国家林业局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苏铁分会、纽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野保处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77个单位(部门)158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苏铁类植物的资源调查、生物学、系统分类、回归引种、种群遗传学、传粉生物学、保护区内苏铁植物的记录和管理、栽培繁育及开发利用等相关专题进行交流。会议提交苏铁保育研究最新论文30篇,举办专题报告20个,展示海报4个。
5、 2014年,苏铁保护局联合攀枝花学院开展攀枝花苏铁病害研究及防治工作,主要进行苏铁类植物病害现状、发病率调查,攀枝花苏铁茎腐病病源组织采集,攀枝花苏铁病害病原分离,分离病株的致病性研究情况,病原菌株的显微形态鉴定,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论及分析、也应当对策分析等,形成《攀枝花苏铁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攀枝花苏铁茎腐病病原的菌种鉴定报告》《攀枝花苏铁茎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3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保护区内病虫害防治。其中《攀枝花苏铁茎腐病病原的菌种鉴定报告》在《生命科学研究》杂志发表。
6、 2014年联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开展攀枝花苏铁的花生物学和传粉生态学研究,开展攀枝花铁开花物候监测和花生物学特性检测(开花物候和雌雄比例统计、大(小)孢子叶球花气味研究、大(小)孢子叶球温湿度动态变化等研究)、攀枝花苏铁传粉媒介检测、访花昆虫行为和鉴定、不同饱满度果实的种子胚结构和解剖比较等研究,得出风媒和虫媒传粉贡献、花生物学特性与传粉昆虫的关联性、攀枝花苏铁保育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形成《攀枝花苏铁的花生物学和传粉生态学研究》研究报告。
7、2014年,苏铁保护区在科学论证、样地选址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保护区建设全球样地网络首个苏铁群落动态大样地。样地位于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面积1公顷,为边长
8、2014年,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切实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积极争取省、市人民政府支持,积极推进保护区林权赎买工作。通过给保护区红线范围内的林地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方式,解决保护区红线内的林权问题,实现生态得保护、村民得实惠的共赢目标。1—3月,进行林权调查摸底。保护区林权涉及格里坪镇和布德镇5个村14个社2145户7453人,面积1358.3公顷。工作人员走访保护区红线范围内相关村民小组,宣传保护区范围内林地管理相关政策,与村社初步协商议定价格为每公顷2250元,面积以实测为准。4—7月,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制作保护区林权赎买宣传资料、一事一议会议记录表。召开村民代表专题会,明确和议定林地赎买价格及林地赎买操作规程。召开村民会议,将宣传资料发到村民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意的村民在一事一议会议记录表上签字认可。7月,拟定保护区林权赎买合同,制定保护区林权赎买工作方案。8月,保护区林权赎买方案上报市人民政府。至年底,5个社签订林权赎买一事一议表。
9、 2014年,苏铁保护区管理局按照《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认真开展智能生态监测平台建设,建设内容包含1个体系: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档案及管理体系(建设20000个通用型苏铁植株电子标签、10000个展示型苏铁植株电子标签、1000个二维码数字标签,展现精细化管理到株及科普教育);4个系统:三维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生态监测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系统,野外巡护智能终端采集与应用系统,群落永久性动态大样地建设及监测系统;2个平台:新媒体自然教育平台(以iPad平板电脑作为载体进行自然教育手册设计及展示),新媒体互动服务平台(开通保护区微信公众平台及配备2套多功能交互式多点触摸电子大屏,支持生态监测软件微信系统的远程访问并配合会议演示及宣教中心的访客互动)。智能生态监测平台建设开启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大数据时代。
10、2014年,苏铁保护区管理局完成《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的编研及公开出版工作;编写、印制《苏铁秘境》宣传册及虫害识别及防治手册;完成《远古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苏铁》宣传片的摄制;完成《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野鸟识别手册(简版)》、书签、鸟类进阶徽章的设计及出版。全年,采集、制作植物标本1200余份,完成小标本室的建设及布展;建设指示性、解说性、综合性等内容宣传牌360块;制作并悬挂植物二维码标牌10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