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林业局

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保护科     发布时间:2025-09-18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攀枝花苏铁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擦亮城市名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升华认知高度”的建议

  (一)有关“加强对攀枝花苏铁重要性的再认识、再提升”的情况。

  2023年,西区、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广旅局通力协作,包装申报了“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项目,该项目以“一馆一街三园四区”为总体布局,建设苏铁展示馆、苏铁特色文化街区等配套设施。2024年7月,成功申报获批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为推动项目落地落实,西区文广旅局组建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建设项目工作专班。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联动乡村文旅、城镇休闲、三线研学等点位,有力推动对攀枝花苏铁保护传承利用。

  2024年4月,市委专题调研苏铁文旅开发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苏铁保护中心)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融合体验展示项目的概念方案设计,详细规划设计了苏铁生境小径、环山自然教育径及休息区、卫生间、野外监测点、观景台等配套设施。苏铁保护中心继续协助西区政府推进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建设项目建设,打造攀枝花苏铁文旅IP。

  (二)有关“将攀枝花苏铁作为市树或市花”的情况。

  攀枝花苏铁作为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植物,有“植物活化石”的美誉,是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对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古气候、古地理及冰川都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为有效保护攀枝花苏铁及其生态环境,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保护的角度看,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移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有可能获批移栽。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攀枝花作为市树市花多年,已在市民心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符号和情感认同,也与攀枝花这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定位相符。因此,攀枝花苏铁作为市树或市花可操作性不高。

  (三)有关“加大争取支持力度”的情况。

  苏铁保护中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科学实施生态修复一期、二期建设项目,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对自然保护区内430余亩矿山迹地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更好地保护了原生攀枝花苏铁,为开展生态旅游、自然科普、文化教育等活动提供了丰富设施和优美环境。二是积极配合西区政府完成攀枝花苏铁自然教育小径及其配套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和研学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二、关于“增加推广热度”的建议

  (一)有关“在城市建设中厚植攀枝花苏铁文化元素”的情况。

  为提升各类苏铁的种群数量,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苏铁园植物分类挂牌、人工授粉、种子采集、物候观察记录等研究活动。目前,已收集16种苏铁花粉,对灰千苏铁等5种满足授粉条件的苏铁进行人工授粉。此外,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对苏铁园内外零星绿地实施了微景观改造升级,打造2处复合型花境景观,营造1处片植景观,并栽植木香对园内挡墙进行了绿化美化。

  (二)有关“讲好、写好、用好攀枝花苏铁故事”的情况。

  苏铁保护中心深入挖掘攀枝花苏铁文化,提升攀枝花苏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联合攀枝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攀枝花苏铁保护协会,共同举办“寻找最美攀枝花苏铁”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吸引120余名摄影爱好者参与比赛,提交作品287幅(组),传播攀枝花苏铁的美丽形象。二是2016年创办“攀枝花苏铁乐园”自然学堂公益科普平台,逐步打造自然教育品牌,已组织开展本土化、特色化的自然教育活动160余期,惠及3万余人次中小学生及家长,有效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三是多途径宣传报。苏铁保护中心拍摄了《远古植物攀枝花苏铁》《干热河谷的奇迹》等科普视频及宣传片20余个;编制出版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野生动物》《苏铁秘境》《野鸟观察实用指南》等科普读物10余种,印发10万余册;制作具有攀枝花苏铁元素和自然保护区特色的徽章、胸针、书签等一系列科普宣传创意品10万余份,展现攀枝花苏铁的独特魅力。

  (三)有关“将攀枝花苏铁作为我国生态文化名片,向世界推广”的情况。

  市林业局高度重视攀枝花苏铁生态文化名片打造。一是从生态保护与矿山修复方面发力。2018年长江警示片披露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长期在四川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苏铁保护区”)内开采石灰石问题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作出了矿山关闭退出并开展矿山迹地生态修复的决定。市林业局破解了干热、缺土、缺水的难题,充分利用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经验,采取“客土造林、挡墙固土”和“光伏提灌、微喷”等技术措施,累计投入资金9771万元,修复矿山迹地2541亩,亩均投资3.8万元,矿山迹地修复成效显著,被生态环境厅列为“督察整改看成效”正面典型案例,人民网也刊登《通过中国西南部四川的生态修复,光秃秃的山又变绿了》文章进行宣传报道。二是加快苏铁保护区保护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科研系统化、监测常态化、教育服务化、游憩知识化、社区现代化建设。利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技术,完成对苏铁保护区1358.3公顷保护红线区域的无人机航拍和三维建模,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域高精度三维模型,为苏铁保护区构建智慧化保护区提供底层支撑;颁布我省首部市州层面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用法治方式确保攀枝花苏铁资源的安全,维持和恢复攀枝花苏铁野生种群数量,维护以攀枝花苏铁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环境,推动攀枝花苏铁生态价值得到逐步实现;编制完成《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规划(2024—2028年)》,明确了未来五年苏铁保护区自然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对推进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推动苏铁保护区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申报“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提升攀枝花苏铁在全球生态旅游版图中的地位,吸引国际游客、科研团队与投资项目,带动生态旅游、科普研学、文创产业等相关业态的蓬勃发展,把攀枝花苏铁向全世界推广。

  三、关于“拓展利用广度”的建议

  (一)有关“规划打造攀枝花苏铁博物馆和金沙江生态文化公园”的情况。

  市林业局、苏铁保护中心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指导,加强与市财政局的沟通协调,全力争取各类资金,2022年建设完成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普展馆主体建筑,目前正有序推动科普展馆的展陈布设,逐步将其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苏铁植物专类博物馆。

  另外,在《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关于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建设项目成功申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的签报》中,西区人民政府已经对攀枝花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区项目进行“一馆一街三园四区”的总体布局,项目以苏铁文化品牌为牵引,以打造高质量文旅综合体为目标,实现对攀枝花苏铁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二)有关“深入挖掘攀枝花苏铁文化内涵,讲好文旅结合故事”的情况。

  一是在增加推广热度方面。利用第十一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平台,市文广旅局在西安、成都等地的城市推介中重点推介了攀枝花苏铁资源,推广攀枝花独特的苏铁文化。二是深入挖掘攀枝花苏铁文化内涵,讲好文旅结合故事。在赴外推介中,展览展示“苏铁娃娃”、钥匙扣、书签等苏铁文创产品,持续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市文广旅局继续深化苏铁文化开发,构建“苏铁+”文旅生态。

  (三)有关“开展苏铁在医药、园艺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情况

  一是攀枝花苏铁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禁止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二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往往数量稀少、生长环境特殊,人工繁殖、培育及成分提取等技术可能不成熟或存在困难,限制了其在医药、园艺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研究。同时,由于数量有限,可用于研究的样本稀缺,这就要求研究必须精准、高效,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限制了研究的规模和范围。三是按照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是首要任务。在进行任何应用研究时,都不能对其原生种群和生长环境造成破坏。若研究可能对其生存产生威胁,如大规模采集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破坏栖息地等,一般不被允许。

  感谢您对我市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林业局

2025年7月15日

审核: 李小林   责任编辑: 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