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林业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直属单位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来源:苏铁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19-01-0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一、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攀枝花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总面积1358.3公顷,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正式定名。攀枝花苏铁一经发现就引起举世关注。1983年原渡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全国首个苏铁自然保护区;全国首届苏铁研讨会及第四届世界苏铁大会分别于1994年、1996年在攀枝花市召开,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由市级直接破格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1月12—17日,海峡两岸攀枝花苏铁保育研讨会在攀枝花宾馆召开。会议由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主办,攀枝花市林业局和攀枝花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原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 2014年10月28—31日,第六届全国苏铁学术会议暨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苏铁保育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攀枝花市会展中心举行。

  攀枝花苏铁是上世纪中国美丽的发现。攀枝花苏铁岁岁含苞,年年开花,雌雄异株,为世间一奇。每年3—6月,苏铁林成千上万个黄色的花蕾争奇斗艳,单株如佛手捧珠,成林似彩毯铺地。万绿丛中黄花点点,形成一种奇异景观。作为生长在2.7亿年前的原始裸子植物和世界性珍稀濒危残遗物种,攀枝花苏铁对研究我国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古生物、古生态、古地质、古地理以及种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攀枝花苏铁又与自贡恐龙、平武大熊猫一道被人们誉为“巴蜀三绝”。

  金沙江河谷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和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之一。攀枝花苏铁依靠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避开第四纪冰川威胁而孑遗至今。保护区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属攀西生态脆弱区,也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重要的区域。攀枝花苏铁作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精华,其本身及生态群落形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既是该流域重要生态特征,也是保护的重点。

  二、保护区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原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林业主管部门专门负责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管理的机构,负责攀枝花苏铁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并依据授权在保护区内行使行政执法职能。1983年3月14日 ,渡口市(现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以渡府发〔1983〕24号文件批准建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所,由市林业局管理,仁和区林业局代管。1994年4月,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调整,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代管关系由仁和区林业局移交西区林业局。攀枝花市政府加大对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力度,1995年成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该机构于1995年11月由攀枝花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内设科室有:办公室、资源管理科、科研开发科、护林防火办公室。2003年6月保护区因工作之需,成立了民政保护站、猴子沟保护站、湾沟箐三个保护站。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负责全面工作,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支部负责党建工作并协助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2010年1月22日,中共攀枝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关于“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通知》(攀编发〔2010〕22号)同意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1年3月17日,中共攀枝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以《关于市林业局所属部分事业单位更名的通知》(攀编发〔2021〕6号)同意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为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

  1、办 公 室:负责协助管理局领导完成日常工作,协调好内部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具体负责落实财务、人事、统计、卫生、文明、档案、保密、计划生育、信访、机要、宣传、政务督查工作事宜,负责管理局的后勤工作。

  2、资源管理科:负责保护区内攀枝花苏铁及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政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负责向保护区周边社区宣传保护法律法规的工作;制定落实保护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各项保护措施;协调保护区周边乡(镇)、村、社和相关单位的关系;负责管理处安全、普法日常工作,指导、监督保护站开展工作,协调保护站与各科室的关系。

  3、科研开发科:负责对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负责保护区植被恢复及苏铁人工群落恢复工作;负责苏铁病虫害防治及苗圃的全面工作;负责保护区的科研工作,撰写有关科研方面的文稿、科研课题的申报及有关材料的收集、标本制作、资源的本底清查、编制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4、护林防火办公室: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保护区的护林防火工作,制定防火计划和方案等,建立健全护林防火设施,发生火情时协调防火力量并组织扑救。

  5、保护站:在保护区管理局的领导下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律法规,保护管辖区域内的攀枝花苏铁及其生境不受破坏;依法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有关业务主管科室的指导下监测辖区内森林资源消长和野生动植物物种变化情况,建立自然资源档案;巡护自然保护区,观察、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基本情况,并及时报告;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设施设备;积极开展社区走访工作;在有关业务主管科室的指导下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被恢复工作及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查处工作;负责管理各保护站名下固定资产。

  三、保护区工作开展简介

  为使攀枝花苏铁这一物种的保护与其生态与地理的多样性的保护相一致,近年来,保护区坚持了以下三条苏铁植物的保护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攀枝花苏铁植物遗传物质多样性的原则。苏铁植物是恐龙同时代的生物界的主宰者,并且是恐龙的主要食物,比之出现得更早。苏铁植物开启了种子植物的历史,作为珍稀古老物种基因更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动化石”。在广大自然与植物保护者眼中,苏铁植物被视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但其在系统演化意义上远远超过大熊猫。目前全世界野生苏铁植物已经为数极少,且只零星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是当今世界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生物物种,苏铁植物所有野生种均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在我国,苏铁属所有种作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于1999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把苏铁列为15大重点保护物种之一。地质考古表明,攀枝花苏铁是最为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同时攀枝花苏铁由于干热河谷特殊生境,虽本种起源古老,但在干热河谷的生境条件下,促进其种质发生变异,其染色体核型与其他种不同,在外部形状上也与其他种有显著不同而是一个“好种”,在苏铁植物中,攀枝花苏铁具有更为突出的价值,是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精华所在。

  二是坚持保护攀枝花苏铁植物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的原则。攀枝花苏铁群落所处的生态环境特殊,在地史演变上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苏铁林具有强烈的热带性质和富有古老成分,也反映了组成攀枝花苏铁林的植物的地理成分与地中海区有着密切联系,其起源和发生背景与古地中海有关。攀枝花苏铁林所表现的区系成分有力证明了吴征镒提出的“云南西北部至四川金沙江河谷一带可能即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两个东亚分布变型的北界”,“也可能就是古地中海的真正边界”。化石显示攀枝花市晚三叠世植物群的种子蕨植物特别丰富,苏铁植物发生与种子蕨有直接的深化亲缘,如此丰富的种子蕨植物对种子植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说明这一地区是世界苏铁植物重要的发展中心,不仅对苏铁植物发展而且对研究中国植物起源有着特殊意义。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面积虽小,但惊喜不断,已被宣布野生灭绝的云南梧桐,在保护区发现有五百余株野生存在,并成为攀枝花苏铁野生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攀枝花苏铁野生群落的发现,为生物、地质、地理和考古工作者提供了众多的研究内容和广阔的研究舞台。攀枝花苏铁保护区已成为从事欧亚古气候、古生物、古地理的研究和探秘究最佳地区。因此,保护攀枝花苏铁,必须包括其群落生境。

  三是坚持维护攀枝花苏铁群居的动态平衡及其永续健康生存的原则。群落组成与结构,种群动态与演替,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苏铁植物消长存亡。这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综合体,这对苏铁植物不仅是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上都有重要价值。从保护与发展苏铁植物观点出发,应维持其次生的常规阶段,必要时应采取人为措施,以利这种残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自1983年设立以来,尤其是晋升为国家级以来,坚持依法保护,保护区建设全面走上正轨,步入良性发展阶段,现已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保护体系,在苏铁保护、科研、科普教育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并培养出一支技术强、业务精,作风实的技术干部队伍。

  四、保护区目前工作思考及努力方向

  一是增强对攀枝花苏铁保护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现实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的生态意义不是封闭的,也不等于“封山育林”,要维持群落本来的演替阶段的稳定性,以利苏铁的正常生长与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保护苏铁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研究其群落的生态平衡。目前,保护区管理部门正积极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从事此方面的研究,在科学试验和论证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方案,为在保护区开展适度的人工干预,促进栖息地恢复和优化提供论证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是积极探索形成一套科学的保护建设模式。目前,随着生态建设成为治国方略,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呈加速之势,随着数量增加,必然有越来越多数量的保护区将遇到与现在攀枝花苏铁保护区类似的处于高度城市化和工业化环境和“核心在外,缓冲在内”的保护区分区结构。及时探索经验,形成一套科学的保护建设模式,不但对强化保护区有效管理,而且对其他类似保护区建设也具有重大现实指导借鉴意义。而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具有面积小的特点(只有1358公顷),因此,极具实验示范区条件。当前保护区在项目制定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多方合作、协调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和谐。目前,保护区周边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尽企业职责,为子孙造福。

  三是积极借鉴先进理念,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保护事业发展。我们将把从长计议、讲求实效、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作为我们的使命和行动的指南。全力将使命转化为明确而具体的共同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对环境调查,全面系统地分析威胁因子及其根源,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保护对策。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充分发挥创新精神,遵循“非对抗”的工作原则,制定针对复杂生态保护问题的、可以产生广泛和持久效果的创新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传统,通过民众与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取得持久的保护成效。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组织合作,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据新时期保护区建设要求,全面认识和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多方面价值和作用,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综合应用法律、行政、经济、文化、道德等诸多手段,推进保护区科学、全面、和谐发展。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办公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人民街386号,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2:00、15:00—18:30,联系电话:0812-3551374,单位负责人:杨永琼。